|
|
|
慈母川村-是八仙之一汉钟离的故乡时间:2019-11-07 传说慈母川村是八仙之一汉钟离的故乡。 慈母川村隶属于延庆县大庄科乡,位于延庆县东南部约40公里,大庄科乡政府西部5公里,东距大沙岭2.2公里,西南距霹破石村1.8公里。处在交通枢纽位置,四通八达,地理位置优越。现有135户,380人,满族人口占村人口的60%以上,是北京市115个少数民族村之一。 依托钟离辞母的慈孝传说和少数民族村两大特色,打造慈孝文化和满族文化。建成满族文化展室,成立“慈孝情”演出团队,不断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。着力营造新环境、培育新农民、倡导新风尚、发展新文化、实现新发展,形成了制度健全、管理民主、村容整洁、民风淳朴的良好风貌。曾先后获得首都文明示范村、首都文明村、北京市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进步奖、延庆县绿色村庄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、2013-2014年度“北京最美的乡村”等荣誉称号。 汉钟离为道教八仙之一。元时,被奉为“正阳祖师”。有关其人物原型,约出现在五代、宋初之际。《宣和年谱》、《夷坚志》、《宋史》等书都有他事迹的记载,只是后来讹为汉钟离,才附会为汉代人。《历代神仙通鉴》、《续文献通考》等书称,钟离权,复姓钟离,字寂道,号云房子,又号正阳子。民间关于汉钟离其人的传说有2种,当地则另有说法: (1)汉钟离的说法之一 《列仙全传》说:钟离权,燕台人,号云房先生,为汉朝大将,在征讨吐蕃中,被上司粱翼妒嫉,只配给他老弱残兵三万人,刚到达目的地就被吐蕃军劫营,军士落荒而逃。钟离权也逃至一山谷,而且中途还迷路了。可是“吉人自有天相”,遇上一胡僧,将他带至一小村庄说:“这是东华先生的住处。”然后告别而去。过了一会儿,忽听有人说:“这必定是那碧眼的胡人多嘴的缘故。”见一老人披着白色的鹿裘,扶着青色的藜杖,问钟离汉道:“来者可是汉大将军钟离权?为什么不来宿于山僧之所?”钟离权大惊,知道遇上了异人,于是诚心学道,向老者哀求学习救世之道。老者传授钟离权“长真决”,及金丹火候和青龙剑法。钟离汉后来遇见华阳真人,又遇上仙王玄甫,学得“长生决”。最后在崆峒山紫金四皓峰居住,得到“玉匣秘诀”,修成真仙。玉皇大帝封他为“太极左宫真人”。 (2)汉钟离的说法之二 汉钟离为唐朝人,与吕洞宾同时,自称“天下都散汉钟离权”,后人或以“汉”字属下读,故一称“汉钟离”。《全唐诗》录有他的三首绝句,并附有小传云:“咸阳人,遇老人授仙诀,又遇华阳真人,上仙王玄甫,传道入崆峒山,自号云房先生,后仙去。”他留世的诗题为《题长安酒肆避三绝句》,其中有“坐卧常携酒一壶,不教双眼识皇都”、“得道真仙不易逢,几时归去愿相从”等句,还颇有一些“仙味”,当是一位好道之人。 (3)当地关于汉钟离、汉家川与莲花山的说法 在大庄科乡当地,关于汉钟离、汉家川与莲花山的传说年代久远,但只有民间口头传说。 据传说,汉钟离为大庄科乡西南方向辞母川村人。幼时,在辞母川长大。有一日,他想辞别母亲,到附近的莲花山修行。在走到一个小山梁上,回头看见母亲在村头观望时,产生了犹豫。但是,他想到自己的理想抱负,毅然走下山梁,再也不看母亲,朝着莲花山走去。这个山梁后来名为回头岭(辞母川东侧的小山梁),辞母川随着年代的更迭,逐渐演变为慈母川。至今该村还流传着许多关于汉中离的故事。 到达莲花山后,汉钟离选择了一个山洞住下,开始了自己的修行悟道。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,汉钟离不管春夏秋冬,冒着严寒酷暑潜心修道。虎豹被他驯服、百鸟为他歌唱,终于修成正果,得道成仙。 汉钟离修道成仙后,来往于神州各地,为民除害、救世济人。相传,汉钟离晚年曾回到慈母川,当时正赶上一户人家办喜事,别人没有在意这个老头,给他在大门外摆了个桌子吃饭,他喝了喜酒,在墙上题了几个字就走了。当人们发现这个老头就是汉钟离时,他已经不见了,人们奔走相告:“老祖宗回来了!” 后来人们在莲花山汉钟离修行的地方,盖了所钟离庙,山下的村子则称为汉家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