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明十三陵“石牌坊”最明代的艺术瑰宝时间:2023-02-20 提到明朝的历史,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?是驱赶蒙元,统一全国的朱元璋还是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的豪言或是不和亲.不赔款.不割地.不纳贡的气节读史可以明智,知古方能鉴今,在明朝波澜壮阔的的历史画卷中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资料今天,让我们走进明十三陵一起来看看“石牌坊” 01 石牌坊的历史 小爱自驾从昌平图书馆出发,穿过西关环岛,沿着昌赤路看到“石牌坊村欢迎您”那便到了 到了十三陵后,小爱了解到目前石牌坊不对外开放了只能远远观望 很多人游十三陵都是从大宫门开始,殊不知,石牌坊才是十三陵真正的大门看到它,就知道到了十三陵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陵区,从永乐大帝朱棣刚决定迁都北京,就开始修建这个陵区,起初,陵区并没有这个牌坊,而是明嘉靖19年,也就是公元1540年建成的。 有传言称“嘉靖皇帝看着以前到十三陵第一道标志,也就是大宫门,觉得缺少威严,于是就下旨在大宫门之前,修建了这座宏伟的石牌坊。” 02 石牌坊的构造 牌坊由白石及青白石料雕琢组装而成,面阔五间,六柱十一楼,宽28.86米,中间的主楼高约12米,是中国现存最大、最早的石坊建筑。 虽然牌坊历经了上百年风雨,但今天看上去,仍旧能感受到那份皇家威严。 皇家建筑,自然少不了那些精雕细琢的石刻。夹杆石四面都雕刻云龙、摩竭和双狮戏绣球;夹杆石上都趴伏着麒麟和狮子;柱头、龙门枋、大小额枋上都刻着旋子彩画。 在这些充满吉祥、寓意太平的瑞兽环绕下,石牌坊显得更加神圣、庄严。 知识点 牌坊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。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、科第、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。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,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。又名牌楼,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,宣扬封建礼教,标榜功德。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,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,兼有祭祖的功能。 |
|
|